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前沿 > 理论前沿

中国茶国际竞争力待提高成共识 两岸茶人话优势机遇

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南投县展位_副本.jpg

 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南投县展位 张斌 摄

  “按照中国的茶产业规模,无论从产业可持续发展,还是对农民增收而言,开拓国际市场都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。”28日,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,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胡晓云说。

 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,当前全球产茶国和地区已达60多个,饮茶人口超过20亿。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。进一步推动中国茶走向国际舞台,中国农业部门持同样态度。

  在此前于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,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,只有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及竞争,中国茶产业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、市场占有率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。

  杭州余杭径山茶叶基地_副本.jpg

  杭州余杭径山茶叶基地。浙江省农业厅 供图

  “我们不应该自我保护,要在竞争中进步。不仅是茶和咖啡之间的竞争,也包括几十种其它品类茶饮。”屈冬玉说。

  胡晓云表示,茶产业早已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,尽管中国茶产业很早就对接国际市场,但目前中国茶叶品牌的溢价能力仍然欠缺。

  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国茶的国际竞争力?针对此问题,记者采访两岸茶产业人士了解到,中国茶“走出去”具备一定机遇,同时两岸在此方面也可“优势互补”。

  “台湾茶产业规模偏小,但产业链条更长,茶叶深加工能力以及茶园管理的软实力较强,这可以与大陆茶产业规模大的特点形成优势互补。”台湾南投县农会总干事曾明瑞说。

  曾明瑞介绍,南投县茶产量与栽种面积均居全台首位,特别是茶叶年产量超8000吨,占全台65%以上。在他看来,两岸茶产业在茶叶质量检测、建立溯源机制等方面有较大合作空间。

  “两岸应同步提高茶叶品控水平,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基础上做强品牌,共同把我们中国茶带到世界上去。”曾明瑞说。

  “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,首先要提高茶叶的‘国际能见度’,多走出去推介;还要在符合目标市场需求前提下,进行产品设计及市场营销,不强求改变当地本土习惯。”台湾苗栗县“曾的”东方美人茶品牌负责人曾莉敏说。

  陕西茶商段成鹏表示:“台湾茶产业较早接轨现代国际市场,有关经验值得借鉴。目前,中国出口的茶叶大部分为茶叶原料,并往往被认为和‘低价’‘低质’划等号,实际上,品质上乘的中高档茶的出口通道还不畅通,中国茶的附加值还需要提高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国际市场对中国茶的“偏见”有一定历史原因。

  “中国全面放开茶叶出口市场后,曾出现同质产品恶性竞争现象,导致中国茶的出口价格一降再降。”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介绍。

  罗列万告诉记者,浙江正在通过茶叶加工技术现代化、强化科研能力、协调全产业链发展等方式改变上述情况。数据显示,2017年,浙江省茶叶出口量超过16万吨,出口额近5亿美元,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超过80个,保持着中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地位。

  以该省浙茶集团为例,其正着力发展有机茶产品。“有机茶解决了茶叶农药残留含量问题,符合国际市场要求,目前出口到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德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”浙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介绍,其企业承建了中国农业农村部“中国·奥地利有机茶示范茶园”项目,探索有机互认出口模式,打造了中国茶走出去的绿色通道;还联合共建了中国WTO/TBT-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杭州茶叶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基地,主动破解贸易壁垒。

  “我们将发挥中国茶产业联盟理事承担单位在出口方面的引导作用,以及在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方面的创新先进示范作用,多维度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。”毛立民认为,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六种不同品类茶的国家,应充分发挥这一自身优势,在“一带一路”愿景提出的机遇下,从激烈的茶叶国际市场竞争中突围。

  “要提炼中国茶的核心价值及差异化价值体系,调整中国茶产业品牌竞争战略与传播体系,通过品牌诉求的中国元素、世界表达,对接国际化、年轻化消费市场,在竞争充分的世界茶业舞台上,使中国茶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市场份额。”胡晓云说。

发布时间:2018-06-04

0
TOP